中国企业聚力创新寻求“走出去”新优势

来源:新华丝路网2017年03月28日

去年,随着山东杰瑞集团与英国Plexus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并将产品成功出口英国,这家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海洋水下井口设备供应商。

“这次产品成功出口英国,突破了中国海洋水下井口技术与设备的瓶颈。”杰瑞集团副总裁张树立说。

海洋水下井口设备作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单元装备,因其对产品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被誉为世界石油机械制造的最高峰。由于技术限制,此前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水下井口装备一直以来被欧美少数专业公司所垄断。

在当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杰瑞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自主制造,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如今,杰瑞已经能够与国际油田装备制造的老牌企业实现同台竞争,成为壳牌、威德福等世界知名服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

去年以来,中国外贸呈现回稳向好趋势。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其中,出口2.09万亿元,进口1.8万亿元,分别增长11%和34.2%。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各单项数据来看,中国外贸回稳好势头没有改变,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而像杰瑞集团这样“深耕”技术创新的出口企业在抵御国际市场风险、争夺海外市场话语权上有一定优势,在扭转中国外贸颓势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2010年,海信集团从德国第二大渠道商拿到了第一笔200万欧元的订单;而2016年,海信集团全球出口额已经超过35亿美元

海信之所以能成功立足海外市场,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精益求精。从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到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再到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制定……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海信拉近了与日韩企业的技术距离,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过去30年来深耕科技领域,成为海信品牌立足海外市场、成功远航的主要动力。”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说。

另一家中国家电企业海尔则走出了不同的路。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海尔的全球化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模式出口”的跨越,这种模式就是员工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相连,并形成共创共赢平台,创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

海尔在海外研发机构和生产工厂引入总部正在探索的“人人创客”理念。俄罗斯的海尔员工组成不同的“创业小微”,利用互联网与当地用户交互产品需求,当地海尔粉丝数量已达10万以上。

以海尔冰箱为例,在去年俄罗斯冰箱行业缓增的背景下,海尔冰箱在当地销售量前3个月就实现4倍增长。

山东豪迈集团成立之初,只是一个仅有34名员工的乡镇企业,如今已成为了全球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轮胎模具制造商,公司客户遍布全球。世界排名前100的轮胎企业,有超过80%都是豪迈客户,年出口额超过1.7亿美元。

“豪迈取得现在的业绩源自创新,靠的就是每年几万条的革新建议。”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说。

以气体压缩机的“心脏”部件叶轮为例,因在铸造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缺陷而成为世界性的行业难题。山东豪迈集团创新研发的大尺寸高速铝合金闭式叶轮精密制造技术成功打破海外垄断,成为世界上压缩机生产排名第一的美国英格索兰公司的二级供应商,也是大陆唯一一家二级供应商。

专家认为,当前依旧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既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面对外在压力,中国外贸企业应借机结合创新来赢得更好的发展,在提高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等方面取得提高和突破。

“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品竞争力以及企业自身生产力和销售网络的变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说。(新华社记者孙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