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悄然兴起,起步阶段面临三大挑战

来源:新华视角2016年08月23日

利用计算机算法优化理财资产配置的智能投顾已在金融行业兴起,国内目前进行智能投顾业务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企业方信息不透明、诚信体系缺失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企业以智能投顾为幌子暗中操作资金池等风险,并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新挑战。

一、从“经验判断”到“算法判断”

所谓智能投顾,是指虚拟机器人基于客户自身的理财需求,通过算法搭建数据模型,完成以往人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

“两年前说智能投顾,知音很少,现在这个概念真的火了。”智能投顾平台“理财魔方”金融顾问马永谙说,今年谷歌AlphaGo对阵韩国棋手李世石,极大的普及了人工智能概念,智能投顾也在金融圈一炮打响。

智能投顾的过程是怎样的?以理财魔方为例,用户安装软件后,填写有关风险评估的问卷,软件就会画出“贪婪曲线”与“恐惧曲线”,通过算法、模型为用户匹配相应的基金产品。智能投顾的核心是将理财顾问的“经验判断”模式升级为“算法判断”。

马永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在判断投资产品时往往是信息缺失、理性不足的,而计算机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需指出,利用算法进行投资决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涌现了一批量化交易公司,利用机器的计算能力识别人力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迅速做出投资决策。到了21世纪,美国的科技公司开始探索将“算法决策”的投资顾问服务带入“寻常百姓家”。如2008年创立的Betterment,根据客户的理财目标进行资产配置,收取管理资金0.15-0.35%不等的服务费,如今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50亿美元

据研究机构“我的私人银行”(MyPrivateBanking)预测,2016年,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智能投顾市场规模分别为504亿美元和45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为673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北美、亚太和全球的智能投顾规模将分别达到1768亿美元、281亿美元和2547亿美元。而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的预测更为大胆,预计2020年仅美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就将达到2万亿美元。

二、三类模式占主流

我国目前也涌现了一批从事智能投顾的公司。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网贷之家”高级分析师张叶霞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智能投顾的服务步骤都是六步——风险测评、获得投资方案、连接账户、进行投资、更新方案、完成投资。但是,各平台的业务模式会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独立建议型。这类平台只连接其他平台的产品,不卖自家产品。平台通过调查问卷,对用户的年龄、资产、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后结合用户特点、偏好推荐金融产品,大多是货币基金、债权基金、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等,有些平台还配置股票、期权、债券和黄金等。如,理财魔方提供国内基金配置建议;百度股市通、资配易、慧理财提供A股投资建议;弥财、蓝海财富、财鲸提供大量的国外ETF,供用户选择。

第二类是混合销售型。在推荐智能投顾产品的同时,也出售自家产品。如京东金融的智能投顾板块,产品涵盖固收理财、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定期理财、票据理财、京东小金库等。

第三类是只售自家产品,一键理财。如懒财网,只出售信托质押产品。再如微信公号“理财大白”,只销售P2P产品。

“总体看来,前两类平台居多。从产品构成来看,公募基金和海外ETF均占较大比重。”张叶霞说。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投顾究竟有没有市场?是噱头还是创新?虽然业内众说纷纭,但现实是目前国内智能投顾平台刚刚起步,多家平台的投顾费用为零。

马永谙认为,智能投顾将很好地补充国内投资理财市场中间服务欠缺的短板。“长期以来,国内的投资理财机构重视后端的产品设计和前端的销售,而忽视中间端的匹配,理财顾问不仅数量少、价格高,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一问题,有望通过智能投顾模式解决。”

三、智能投顾市场面临三大挑战

刚刚起步的智能投顾,要发展成熟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普及仍有困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智能投顾的智能程度其实有限,商业模式和市场潜力值得肯定,但推广起来非常不易。

“我负责的基金公司机构投资板块,就在使用智能技术提高投资回报率。但你把这个原理讲给散户,散户不一定能懂。即便是高净值客户,也未必会认同,普通投资者普遍更加信任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顾问。”上述基金公司从业人员称。

其次,信息披露不足,存在资金池隐患。目前大部分智能投顾公司信息披露程度不足,难以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记者登录一家平台后,发现无法知悉自己投资的产品信息,拨打客服电话后,对方告知“投资后才可看详情”,而显然投资之前知道产品信息才是最为关键的。同时,部分平台还存在资金池隐患。在监管较弱的P2P领域,投资者就会担心自己的资金有没有“专款专用”、是不是进入了资金池。

第三,监管滞后。根据《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咨询执业资格。那么,计算机所提供的智能服务,应满足怎样的资格审定?目前仍是盲区。

此外,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利用“荐股软件”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监管的暂行规定》,向投资者销售或提供“荐股软件”并且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应当经中国证监会许可,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家“荐股”类的智能投顾公司并不具备这一资格。

可以说,刚刚起步的智能投顾瞄准了国内细分的财富管理市场,但现实情况是智能投顾目前仍处市场教育阶段,相应的监管政策也尚未完善。理论上合理的商业模式究竟如何才能在现实中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值得思考。(新华社记者王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