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加速步入“信用时代”

来源:新华丝路网2017年03月24日

22日上午,在上海工作的白领许女士像往常一样骑着一辆ofo共享单车上班。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租车之前,她已经申请将99元的租车押金退还到个人账户了。

日前,中国知名共享单车品牌ofo与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了共享单车的信用免押模式。上海地区的ofo用户,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无需交纳押金即可租车。

此前,永安行、骑呗、优拜等共享单车企业均已推出免押金租车服务,目前这一模式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不仅是共享单车,如今酒店、租房、租车等很多领域都已推出凭信用减免押金服务。依靠良好信用,用户可以享受酒店免押金信用住服务、免押金信用租车服务等,甚至还可以免费借雨伞和充电宝。

以个人信用体系为基础的信用经济,正在中国蓬勃发展。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信用,正在逐步“变现”,在降低社会交往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据测算,目前国内仅共享单车的押金池就已超过40亿元,“信用加持”可以节省数十亿元押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海市信用研究学会会长洪玫表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优化信用环境、维护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迅速,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的制度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共享与公开设施初步建成。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为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向社会公开与查询提供了渠道;工商部门也建成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北京、上海、湖北、浙江、甘肃、河北等地都已将信用立法作为信用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快实施。

除了个人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还包括企业信用体系与政府信用体系。当前,中国正尝试将企业优质“纳税信用”等资源“变现”,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融资资本”,运用市场化金融手段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此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积极支持。

上海安维尔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视频分析及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10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由于没有房产抵押、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风险大,这家企业提交银行的融资申请一度被要求进行各种担保。

幸运的是,凭着一张评级报告,安维尔顺利拿到了95万元信用贷款。这张信用报告就来自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导的张江园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推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制度。去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国家发改委等40多个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在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高消费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行信用惩戒。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据统计,去年人民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89万例,限制购买机票628万人次,限制乘坐高铁229万人次。最高法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以上的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依托“信用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政务失信记录。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表示,这一系列措施极大促进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全社会诚信守法的氛围日趋浓郁。

被称为中国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枢纽”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截至去年底已接入37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归集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基础信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超过7亿条。

按照规划,这一平台将实现国内信用信息全覆盖。这意味着,未来个人的所有信用行为都将被记录在案,成为政府部门和各类经济主体的监督基础,没有“信用”将寸步难行。

洪玫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完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同时通过立法褒奖守信行为,惩治失信行为,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新华社记者李建华、周琳、谈昊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