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开拓中国与世界共同成长的广阔空间

来源:新华丝路网2017年01月03日

“一带一路”:开拓中国与世界共同成长的广阔空间

图为“一带一路”落地印尼的重点项目之一青山工业园自备码头

春华秋实,不舍昼夜。

三年多前,一幅为中国和世界提供重大发展机遇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三年多来,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打开了中国和世界共同成长的广阔空间。

共商、共建、共享。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同沿线各国一道,继续谱写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伟大史诗。

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满载中国货物的商船扬帆出海。这批来自新疆喀什的货物,经由中巴经济走廊,再从这里走向世界其他地方,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又一重大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人战略思维与行动的很好例子,它具有包容性,这种创新的跨地区合作形式将带来真正的利益均衡。”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评论道。

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促进互联互通,推动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让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遗忘的角落”重新回到历史的聚光灯下,为沿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铺就一条阳光大道,帮助它们接入到全球化的大网。

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得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要早期收获,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回望2016,一系列重大项目正有序推进——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全面复工,中亚最长的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建成通车,中国企业中标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项目,匈塞铁路签署商务协议,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输机制已然形成,以中国装备和标准建设的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正式通车……

这一年,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创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绸之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顺利启动,中国、沙特成立高级别委员会并举行首次会议,中国—海合会以及中以自贸区谈判也在持续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上推行包容性发展理念,随着这一进程的深入,将逐步改变沿线地带作为发展“洼地”的面貌。

观察人士认为,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而共建“一带一路”正推动全球走向“再平衡”,致力于义利兼顾、弘义融利,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新兴国家持续成功崛起,致力于开创更加公平、普惠的全球化新时代。

“‘一带一路’体现互利共赢和公正的国际关系,而不是基于垄断和占有。”埃及《金字塔报》报业集团董事长艾哈迈德·赛义德·纳贾尔说。

融通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机遇

义乌的小商品、陕西的石油机械,哈萨克斯坦的钾肥、德国的汽车和肉类品……通过跨越万里的“钢铁丝路”,中欧班列连接欧亚大陆,见证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往来和繁荣商机。

截至目前,已有25个中国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逐步形成了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非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以奔驰的列车和飘扬的丝绸造型为统一标识,承载着各国人民合作发展共同梦想的班列频密地穿梭于中欧之间,沿线各国人民通过丝路“钢铁驼队”的强大运力享受着“大共享经济”带来的红利。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时指出,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未来5年,预计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顺风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将合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已经得到这些周边国家的广泛认同。

在为沿线国家打造经贸往来平台的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反过来也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中国中西部内陆地区提供加速对外开放的机遇。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重庆、新疆、云南等中西部内陆省区市一举成为开放的前沿地带。

借由“一带一路”,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在中国的资金、技术、产能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在5G、高铁、核电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日益走向世界。“一带一路”还将带动人民币在全世界的清算功能,使人民币国际化布局更加合理和均衡。

“一带一路”,惠己达人。王义桅认为,在“一带一路”视野下观中国,可见中国正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从向世界开放到推动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态势转变。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经贸互动,为中国和世界创造出更大更多的发展机遇。

搭建多样文明交相辉映的舞台

有人说,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多种文明的花朵绚丽绽放,成为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塑造世界的未来。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唤起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成为连接各国人民的人文纽带。

“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4月下旬,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文明交融互鉴,为共建“一带一路”奏出恢弘而和谐的交响,每一个音符、乐章,都凝聚着中国同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相知相惜。

这一年,聚焦“一带一路”主题的研讨会、艺术节、博览会等活动火热举办,越来越多的学术专著将眼光投向“一带一路”建设、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等人文合作领域,“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决定将在未来五年里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一系列人文合作与交流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越来越坚实广泛的社会基础。

“与西方学者所提‘文明冲突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种丝绸之路精神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外交学院教授张历历说。

2017年,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将是明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头戏。据外交部长王毅介绍,中方将通过举办论坛,擘画“一带一路”建设蓝图,深化彼此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提振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为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国在为未来着想。”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写道,亚洲屋脊上的交流网络正被重新建立起来,“丝绸之路”正在复兴。(新华社记者记者  刘华、孙奕、杨依军、臧晓程

本文摘自新华丝路数据库,欢迎垂询。点击查看原文

电话:010-63077787 QQ:22050346

邮箱:silkroad@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