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须重视区域特征与风险

来源:新华丝路网2016年12月12日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事业部总经理陈小彬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事业部总经理陈小彬发表主题演讲

“一带一路”与航天产业的相关议题成为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航天国际化发展论坛上一个亮眼主题。与会专家认为,区域间的航天国际合作潜力巨大,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须注意项目落地风险,把握区域特征,直面实际需求。

中国应向世界提供更多航天产品

中国航天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导航、重型运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航天国际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6年11月,中国已完成了55次国际商业发射,包括13次国际搭载服务。中国商业航天也从单纯提供发射服务,发展到提供包括卫星研制、发射服务、地面系统、卫星应用、保险、融资与培训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应全面参与世界航天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相关国际规则制定,推进多边国际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航天“公共产品”,为完善中国方案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给航天产业带来诸多发展机遇,与会专家建议,直面沿线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地实际需求。拥有28年卫星通信从业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庆安,建议企业注意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卫星通信网络的商业机会。

航天企业“走出去”须注意项目落地风险

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共性问题是项目落地面临诸多风险,航天企业也将不例外。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事业部总经理陈小彬建议企业应关注以下风险:安全问题影响项目进展,合作方毁约造成损失,当地政治角力的破坏性影响,与当地社会的“跨文化”融合挑战,海外媒体应对等。特别是要审慎务实地进行可行性论证,争取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双重支撑,注重项目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效益,确保项目在投资国的合法合规。

中非民间商会秘书长王晓勇总结了中企融入非洲市场的“八项注意”:重视合规、尊重民俗、杜绝歧视、社会责任、注意沟通、声誉管理、投资保险、退出安排。

海外项目落地须把握当地区域特征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南亚和东南亚、非洲、拉美、欧洲成为国内航天产业“走出去”关注的重点区域。与会专家强调,国际合作必须把握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

南亚和东南亚是业界人士在“一带一路”沿线最为重视的地区,即便是各方面条件对于中方投资较为有利的巴基斯坦也面临诸多挑战。刚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调研回来的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旭将其总结为:地缘政治博弈日趋复杂,巴结构性政治矛盾长期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明显,债务风险进一步上升,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非洲拥有全球第二的经济增速、明显的人口红利、总体稳定的政治环境等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北非的政治动荡、经济停滞、战争威胁,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后埃博拉、大宗商品低迷、货币汇率问题等不利条件。王晓勇建议中企投资非洲首先要做好严格的尽职调查,区域、国别、项目“一个都不能少”。他认为尼日利亚和南非是中国航天产业“走出去”可以重点尝试的国家。

对于拉美地区,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综合室副主任郭存海总结其总体特征是: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不确定性,中右翼执政周期开启并持续右摆,经济持续低迷、中短期前景不乐观。具体到航天领域投资,他认为,巴西、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的卫星合作模式将逐渐辐射其他拉美国家,尤其是已有合作意向的智利、秘鲁和阿根廷等国。(新华社记者李璐)

本文摘自新华丝路数据库,欢迎垂询。点击查看原文

电话:010-63077787 QQ:22050346

邮箱:silkroad@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