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舆情业务交流会在贵阳召开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2016年11月28日

11月2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分公司举办的舆情业务交流会在贵阳召开,来自贵州各市(州)、县(区)的近70名宣传、网信等部门的领导及舆情业务骨干,就新媒体形势下政府舆情应对和处置进行了探讨。

会上,中经社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副总经理赵霓结合新媒体形势下政府做好舆情应对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分阶段应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与处理流程等4个方面与大家作了交流。

赵霓认为,政府的声誉风险是一种无形资产,与之相关的声誉事件往往比负面舆情性质更加严重。在一些条件下,负面舆情可最终升级为声誉事件,一旦形成,对政府的声誉便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市、区级政府部门需要分工、分级、快速、联动处置,持续提升声誉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赵霓强调,政府要善于与传统媒体打交道。“近年来,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出现应对失误造成声誉事件升级的案例时有发生。”赵霓在交流会上说,“对政府来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媒体既可以是政府正面宣传的撰稿人、传播者,也可以是负面信息的发布者、扩散者。政府工作人员学会在各种情境下妥善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尤为重要。”

会后,贵州各地宣传工作者对交流会上的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产生共鸣。荔波县网信办王永杰说:“懂舆情必先懂得新闻传播规律;舆情出现,真实坦诚、真相是最好的告知。”六盘水市水城县网信办郭宇翔说:“这次舆情交流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非常强,对我们在以后的舆情处置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舆情业务,是中经社重点打造的信息产品之一。中经社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是国内率先开展境内外多语种舆情监测的专业研究与服务机构。作为国内领先的舆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心运用“大数据采集+智能清洗+人工分析”手段,为政府、企业、行业机构等提供动态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处置等一体化服务。

今年以来,随着新华社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华社舆情业务在贵州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中经社贵州分公司共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及各市(州)、县(区)提供涉黔舆情事件专题分析报告28期,舆情日报、周报、月报等常规舆情报告821期,海外舆情专报12期,受到用户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