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会志:中国-东盟货币指数成为全球货币研究重要标的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2016年10月21日

由新华指数推出的《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2016上半年运行报告》21日在广西南宁发布。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简称CAMI)为126.61,较上年度末下跌7.96,跌幅5.92%,相比基期(2010年8月19日)上涨26.61,显示出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汇率在基本稳定基础上呈现小幅下跌态势。

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苏会志在发布会上说,中国-东盟(南宁)货币指数作为新华指数的标志性产品,是中国经济信息社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举措。该指数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着力关注中国与东盟地区货币运行相对关系的区域性货币指数,自推出以来受到部分东盟国家机构与研究部门的高度关注,并成为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亚洲版IMF)跟踪研究标的和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金融往来的重要旗帜与标杆。

今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中国-东盟货币指数则是在区域方面推动人民币成为锚货币的重要工具。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在发布会上表示,汇率通常受国内外经济及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反应非常快,由于汇率浮动涉及多国和地区的贸易与投资,仅观察人民币与美元双边汇率并不能反映人民币汇率全貌。因此,人民币汇率指数将一篮子货币作为参照系,让汇率市场数据说话,全面反应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力动态,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也在会上介绍说,她通过选取从1999年1月起至今的四个时间段对多个币种的跟踪测算可以看出,人民币在东亚各国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增长迅速,从最开始不足10%的比例上升至60%,人民币对东亚各国汇率的影响力已经超过日元

涂永红认为,当前人民币已经开始成为东盟10+3地区的锚货币。她表示,通常锚货币的货币国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和贸易规模,经济独立性强,资本市场具备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流动性等特点,而人民币符合上述需要。

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总经理杨苜表示,从宏观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有助于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升中国全球金融市场话语权;并在维护金融资产与信息安全,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中发挥作用;同时,人民币汇率指数还将强化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外汇市场交易有效性。从微观角度来看,区域类人民币汇率指数可以树立区域货币合作旗帜,推进区域经贸投资合作和货币直接挂牌交易,从而构建地区战略认知上的人民币话语体系。

近年来,人民币逐渐受到东盟国家的认可。2016年以来,柬埔寨积极推动当地企业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以此来吸引中国企业到柬投资与消费。而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此外,2015年人民币已超越林吉特成为中马交易结算的第二大支付货币。

目前,中国经济信息社已推出中国-东盟货币指数,下一步即将推出中国-阿拉伯货币指数与中国-中南亚货币指数,指数开发范围将基本覆盖中国周边(除卢布、日元、韩元等货币外)。